实验室简介  
 
 

 

 
 
首页  实验室简介
 
  实验室简介  
 
 

 

形态学中心实验室简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形态学中心实验室成立于20019月,由原来附属于教研室的人体解剖学、生物学、组织胚胎学、病理解剖学、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实验室,通过整合形成综合性形态学中心实验室,直接受基础医学院领导,实现校、院二级管理的新体制。为便于实验教学和技术人员管理,2006年形态学中心实验室划分为形态学实验室、病原生物实验室和解剖学实验室。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。体制改革的直接作用,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,克服了原先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弊端,创建中,我们对有限资源合理配置,实现了对中心实验室人员、用房、仪器设备管理的统一管理、统一调配、统一使用、统一规划、统一建设。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优势,同时提升了基础实验课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。

近几年,形态学中心实验室积极申报安徽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教学研究项目、中央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等项目,共获资助500余万元。我们将直接关系实验教学质量的设备作为投资重点,全面更新基本实验教学设备近500件(台),如将原先陈旧显微镜全部更换为双筒电光源显微镜;配备了大型仪器设备,如CO2恒温培养箱、Leica切片机、自动组织脱水机、自动染色机、超净工作台、高速冷冻离心机、低温冰箱、倒置显微镜、体视显微镜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。为满足形态学科教学的特殊需要,我们建设了10个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,其中包括3个显微镜数码互动实验室。目前,中心的实验用房分布集中,共有学生实验室14个、16间实验准备室,总面积达1350平方米,实验仪器设备品质精良,组合优化,配置合理,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。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按照安徽医科大学统一制定的《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》、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》、《低值耐用品和实验消耗性材料的管理细则》等规章制度执行。实验室还制定有实验仪器和设备维修和维护的管理细则和措施,积极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,保障教学设备正常运行。

形态学中心实验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  实验人员素质较高,结构较合理。实验室现有实验技术人员24人,其中高级实验师6人,实验师12人,实验员和技术工人6人,具有硕士学位6人,大学本科5人。中心实验室注重对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,连续5年分别举办了《常规组织学实验技术》、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技术》、《多媒体投影仪维护技术》和《荧光显微镜使用及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》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应用技术》培训班和讲座等。对于新分配来的实验技术人员,我们也像培养青年教师一样进行培养,如制订培养计划、参加岗前培训、跟班听理论课和实验课、熟悉教学环节、学习掌握形态学实验技术等,有计划地培养一专多能、具备综合实验能力的技术人员。

    形态学中心实验室主要教学对象为学校所有共计26个专业1~3年级大学生,年实验总人数达17900余人,年实验课约246700人时数,涉及《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》、《系统解剖学实验教程》、《细胞生物学实验》、《遗传学实验》、《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程》、《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》、《细胞培养技术》等16门实验课程,实验项目达93个。在完成经典的基础性实验同时,中心在2004年新开设了医学形态学实验课程,总学时105学时,包括12个基础性综合实验和设计性综合实验。前者涉及人体解剖学、生物学、组织学、病理解剖学、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多学科内容,是一门以研究人体各系统、各器官正常的和病理的形态结构和基本功能、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与人体疾病关系的综合性学科,着重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独立实践能力。后者以学生为主体,提倡学生动手操作,让学生正确运用已学到的知识,参与科学实验,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观察事物的好奇心,培养创新意识、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、严密的科学思维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。

形态学中心实验室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手段、教学方法、教学内容等改革,制作系统解剖学、组织学、寄生虫学、微生物学及病理学等实验课教学课件,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实验课教学活动,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;建设了人体科学馆。近几年,在完成繁重的实验教学工作同时,中心实验室的实验教师还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、安徽省教育厅等科学研究项目共计42项,科研经费为344.05万元。本中心实验教师承担省级、校级教学研究等项目共计22项,总经费554.7万元。发表教学论文30余篇,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4项,安徽省多媒体教育软件三等奖2项,全国形态学教学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、二等奖各1项等。中心承担实验的各基础专业理论课课程于2003—2008年间均获得省级精品课程。

目前,形态学中心实验室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先进,实验环境优美;实验教学理念先进,教学研究活跃,教学改革成果显著;实验室管理科学,教师队伍稳定,教师素质高。成为我校创新性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实践基地,在全省已形成良好的示范和辐射效应。